近年来,甘肃交通运输部门依托甘肃通道走廊优势,深挖“路衍经济”潜力,通过“交通+”释放商业、旅游、文化等功能活力,交通资源布局、结构、功能和发展模式持续优化,公路运输增值服务不断提升,交通运输与相关产业协同、融合、互促发展,路衍经济产业初具规模,带动上下游产业综合产值不断提升,路衍经济将成为甘肃经济增长的新产业和新动能,“产业兴省”的重要载体。
在交通运输跨界融合大背景下,“路衍经济”通过激活公路基础设施的产业链价值,实现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成为公路交通与关联产业融合发展的新经济业态,其核心是要素业务化和交通产业化。作为路衍经济体系化、产业化发展的“首倡者”,近年来,甘肃省公路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甘肃公交建集团”)坚持守正创新,依托“融、投、设、建、养、营、运、服、衍”全产业链优势,重点围绕交旅融合、交通建材等产业方向,积极发挥路衍经济对区域经济的拉动、带动和辐射作用,探索路衍经济产业领域、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方面的创新路径,从而推动甘肃路衍经济实现从 “点上开花”到“链上成景”,从谋篇布局“大写意”到精雕细琢“工笔画”的华丽转身。
会宁红色文化主题服务区
路衍经济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回顾甘肃公交建集团的路衍经济发展历程,总体上可分为3个阶段。
理念兴起阶段(2019年)
立足于时代要求定位路衍经济,甘肃公交建集团提出“路衍经济”思路,确定“公路+路衍”发展战略,围绕理论创新、产业开发与示范应用3个维度,深入研究路衍经济的内涵要义、发展机理、价值逻辑、经济特征、演进趋势,明晰路衍经济产业方向、重点任务、实施路径与商业模式,形成了既面向政府又面向服务企业、既涵盖不同层面又聚焦各类场景,具有原创性、系统性和实践性的研究成果,系统构建了科学清晰的基本理论体系和产业开发体系。研究成果得到各方认可,获评中国公路学会 2023年科学技术一等奖,部分成果支撑了国家部委、地方政府及交通部门有关政策的出台。
谋篇布局阶段(2020年-2021年)
甘肃公交建集团主动出击、争取背书,坚持系统思维谋划路衍经济,推动省级交通部门构建了能落实的规划骨架、搭建了能推动的机制构架、形成了能保障的制度框架。2020年12月,“路衍经济”被写入甘肃省“十四五”规划纲要,随后甘肃省委、省政府及相关部门陆续出台了《甘肃省打造路衍经济千亿级产业集群行动计划》《甘肃省“十四五”路衍经济发展专项规划》《甘肃省属企业发展路衍及临空经济专项规划》,形成了“省级行动计划+行业发展规划+地方实施方案”的多层级产业规划体系。路衍经济成为甘肃产业兴省战略的重要载体。
产业培育阶段(2022年至今)
甘肃公交建集团立足实际、长远布局,聚焦产业融合发展路衍经济。公路服务方面,建成“金城南”“悬泉置”等3个高速公路“开口子”项目,建成113个“陇货甘味”特色旅游商品和地方农特产品实体示范店,42个司机之家,43处房车驿站,在全国率先实施“车货无忧”公众责任险,服务区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交通建材方面,先后建成5座沥青生产加工基地和6座砂石料绿色矿山,沥青年产能超过30万吨,满足全省公路建设沥青需求量的70%,砂石骨料年产能超过800万吨;交通装备制造方面,建成国内领先的钢结构智能制造和波形钢腹板生产线,培育了西北地区最大的钢箱梁生产制造企业,填补了西北地区公路护栏加工的空白;通道物流方面,依托G22青兰高速兰州东出口闲置土地,打造了集分拨、中转、配送、云仓及供应链金融于一体的区域性智慧物流产业园;乡村振兴方面,依托普银公路,建成临洮县后地湾全省首个“交通+乡村振兴” 项目。目前,甘肃省路衍经济“三大维度、八大方向”多元化产业体系基本形成,路衍产业经济效益逐年提升, 2021年,甘肃公交建集团路衍产业实现营收22.04亿元, 2023年增长到30.49亿元,年均增长17.8%。
路衍经济赋予交旅融合新动能
近年来,各省在推动交旅融合方面成效显著,打造了一批国内知名的典型项目,例如:新疆独库公路、江苏阳澄湖等主题服务区、陕南交通旅游山水画卷、河南 “黄河古都”1号旅游公路、安徽金寨中国红岭公路等。甘肃公交建集团在路衍经济产业架构的引领下,按照 “插旗、布点、连线”的思路,积极培育发展交旅融合产业,着力打造“两个核心、两大组团、多点呼应”的空间布局。
立足景点串联互通 打造靓丽旅游风景道
2019年,甘肃公交建集团依托敦煌地区丰富的文旅资源及独特的自然景观,联合酒泉市政府共同策划了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交响丝路1号线”,该项目被交通运输部确定为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任务。建设内容包含“两点、一线、一环”,两点为悬泉置、锁阳城两个世界文化遗产,一线为榆林窟至悬泉置旅游公路,一环为瓜州到敦煌的旅游环线。目前,项目建设已进入收官阶段,计划于今年8月建成运营。
完善敦煌东部旅游环线 通过建设“两点、一线、一环”,辐射带动嘉峪关、瓜州等周边不同层级文旅资源,与莫高窟、月牙泉等西部核心景区形成互补之势,带动敦煌东部景群从“灯下黑”到“星月齐明”。
丰富区域旅游产品体系 通过打造悬泉置遗址景区交旅融合综合体项目,力求实现古代驿站与现代服务区千年后的“握手”,再现古驿站文化。实施国道312线七瓜至双石公路交旅融合项目,建设双塔、锁阳城综合服务区,增设博望台、万马阵、玄奘之路等地域文化特色景观设施,策划徒步、自驾、体育赛事等活动,打造多元化旅游产品体系,进一步丰富了敦煌文旅业态。
推动世界文化遗产传承保护 采用“资源换资金” 方式,分别从敦煌市、瓜州县获取悬泉置遗址景区、锁阳城遗址景区两大世界文化遗产的特性经营权,并实现了悬泉置交旅融合综合体与敦煌市建设的悬泉置展示中心、悬泉置遗址本体的一体化运营管理,按照“主题服务区+遗址景区+文化展陈”联动运营模式,推动对悬泉置遗址景区的保护、传承和弘扬。
立足提升服务功能 打造特色主题服务区
近年来,甘肃公交建集团借鉴兄弟省份先进做法,对标服务区4.0时代要求,充分挖掘服务区地域文化及旅游资源,通过整体改造或局部提升,打造了甘肃省首个红色文化主题服务区和首个旅游目的地服务区。
首个红色文化主题服务区 依托红军会师红色文化资源,在G22青兰高速打造了集红色教育、文化浸润、科技体验、休闲购物于一体的主题服务区——会宁服务区。该服务区整体外观以一面红旗为造型,主立面布设红军长征主题浮雕,生动再现三军行军路线图及会师场景。在传统服务业态的基础上,创新布局了红色主题雕塑、会宁会师展厅、红色研学中心、会师学堂、红色书屋等业态,打造宣传会宁文化的“会客厅”。此外,按照 “自发自用、余量上网”的模式,在服务区建设了分布式光伏发电设施,实现了智慧化管控;增设了智慧云收费系统,实现与周边国道及城镇道路软联通,同时打造了全省首个共享式服务区。
首个旅游目的地服务区 依托兰海高速太石服务区毗邻洮河的区位优势,紧紧抓住服务区9.7万平方米的水域资源优势,融合马家窑地域文化和紫斑牡丹特色花卉元素,打造“洮河如意湾”项目。该服务区以“花香洮河·水韵太石”为主题,拓展建设了水街、亲子乐园、牡丹园、水上会客厅、如意营地五大功能区,是甘肃省首个集“儿童游、水上游、度假游、特色游”为一体的旅游度假服务区。项目自今年“五一”开园运营便迅速“出圈”,“五一”期间累计接待游客7.6万人次,服务保障车辆5.6万辆次,实现营收125.38万元,迎来火爆“开门红”。
此外,甘肃公交建集团依托兰州市野生动物园、水墨丹霞景区,以国道312线傅苦公路建设为契机,正在打造“动物乐园”“水墨丹霞”两个主题服务区,同时策划建设武都金橄榄、永登玫瑰之约、藏乡天祝、古道长城等主题服务区,随着更多“服务区+”项目的实施,甘肃省高速公路服务区4.0时代的内涵会越来越丰富。
立足陇原全面振兴 打造乡村旅游新样板
乡村旅游是以村庄、田野为空间,以休闲、体验、旅居为目的的旅游新风尚,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乡村旅游已成为旅游市场的热点和焦点。2022 年,甘肃公交建集团依托普银公路,建成临洮县后地湾全省首个“交通+乡村振兴”项目,打造了乡村旅游新样板。该项目以“深度沉浸式乡村体验”为开发思路,突出“广大群众乡村休闲的旅游区”“党员干部主题教育的示范区”“青年学生研学体验的实践区”和“乡村振兴廉洁文化的展示区”的功能与定位,重点培育户外运动、田园观光、休闲娱乐、廉政教育、赛事研学等多功能业态,打造兰州及定西周边乡村度假旅游“后花园”,创建了“后地湾·爱上山”乡村旅游品牌,形成了交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示范工程。
路衍经济背景下交旅融合发展之思考
万物相联、百行相通、多业相融是当前产业变革和结构调整的普遍特征。身处流量经济、新型消费蓬勃兴起的时代,推动交通与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前景大好,如何更好实现“1+1>2”的共进效果,重点应在以下五个方面发力。
坚持场景聚焦 打造特色主题项目
交旅融合涉及众多应用场景,比如:旅游风景道、主题服务区、桥旅融合等,交通企业发展交旅融合产业,重点要围绕“路”和“站”做文章。一方面,要紧紧抓住服务区这个大平台的资源优势,发展“服务区经济”,在提升服务功能与水平的基础上,按照主题化、特色化、差异化思路,打造主题鲜明、创意突出、业态丰富的主题服务区和旅游目的地服务区,变旅客“歇脚地”为游客“打卡点”。另一方面,要合理采用“借景”“融景”“造景”等方式,因地制宜布局建设旅游风景道,以路通景、以路链景、以路融景,将“路”打造成为串联自然景观、融入民俗风情、展示地域文化的美丽风情线。
坚持需求为先 拓展交旅融合产品
需求是产业发展的先导性和引领性要素,有了需求,就有了市场空间和消费潜力。发展交旅融合产业,应以需求为第一优先级,找准项目定位,以“建设人民满意交通” 为根本宗旨,聚焦景观游、文化游、研学游、亲子游、乡村游等旅游形式,拓展公路及公路设施旅游服务功能,继而把握“大众旅游”需求,坚持用户视角,打造休憩、游购、旅居等多样化功能业态,推出趣味性足的文创产品,提供个性化、精益化服务,提升旅游出行体验。
坚持效益牵引 提升产业发展韧性
交通企业发展交旅融合产业,不能只博彩头、赚吆喝,终极目标是要产生利润收益,实现“远方诗意” 和“现实效益”的相得益彰。首先要全力引流,交旅融合是“流量经济”范畴,策划开展诸如研学交流、户外赛事、文化演艺等特色活动,抓住游客好奇心,吊足游客胃口,变“流量”为“留量”。其次要广泛宣传,俗话说 “酒好也怕巷子深”,通过多渠道、全方位宣介项目、推广产品,使项目一经露面便能被广受关注,从而爆火出圈。最后则要聚焦新质生产力,求创新、提质量、优服务,交旅融合是高品位的服务业,通过提供精细化、标准化的服务,增强游客体验感和满意度,激发消费潜力,提升项目黏性。
坚持企地联动 形成互融共促格局
路衍经济的成功靠的是企地联动,发展交旅融合产业同样离不开地方政府的支持。要主动融,紧紧围绕地方交通及文旅产业发展规划,结合地方发展需求和文旅资源禀赋策划项目,发挥公路交通对文旅产业的辐射和带动作用,调动各方联建共享积极性,在要素保障、资源配置方面获得更大力度的支持。要极力促,以路衍经济为纽带,引导地方政府拿出优质文旅资源与交通企业合作开发,共享项目收益,形成交通建设和文旅发展互融互促格局,实现地方和企业价值追求的协同。
坚持文化挖潜 讲好交通旅游故事
交旅融合,交通是本源,文化是灵魂。从这个层面来讲,交旅融合不仅是“颜值经济”,更是“内涵产业”。一方面,要提升外在美,重点是打造具有较高美誉度的交旅融合产业品牌、项目品牌和产品品牌,讲好品牌故事,为项目增颜值。另一方面,要增强内在美,深度挖掘项目文化潜力,全方位阐释好历史文化、地域文化、民俗文化及其价值内涵,讲好交旅融合故事,增强游客文化认同,为项目提气质。
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中国公路》杂志社所有,旗下官方公众号“中国高速公路”“中国公路”拥有首发(微信公众平台原创保护标识)权利,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rym@9811.com.cn,其他微信公众号不可开启原创标识,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LE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