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道218线杨梅至三江口线K25100~K26500段项目 摄影/王建霞
水城公路管理局为巩固贵州省自然灾害公路承灾体普查成果,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安全发展理念,探索采取“查、除、防、避、治”五字工作法,拧紧地质灾害安全风险“螺丝钉”,织密地灾防治“安全网”,较好的保障了公众生命财产安全。
全面“查” 建好二本台账
一是建好段(处)管控一本台账。坚持属地管理原则,对管养范围内道路各地灾隐患点开展日常巡查,各段(处)对管养范围内地质灾害隐患点方位、灾害类型、险情程度、治理进度等情况落实台账管理,做到心中有数,并动态更新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和整改措施清单,做到应报尽报、全面覆盖。按照“全覆盖、不漏点”的要求,做到早期识别、精准辨别、隐患排查、监测预警、高质量数据图片采集的录入;针对高陡斜坡群众居住区、陡崖、顺向坡、公路沿线、煤矿等重点区域,结合“雨前、雨中、雨后”等重点时段,反复多轮次地开展排查,把隐患找出来,管起来,响应迅速,勇于担当,实现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建好局级调度一本台账。形成全局地灾隐患管理“一本账”,建立科学合理的“531”项目库,严格建立5年储备项目库,3年动态项目库,1年实施项目库。为保障项目库台账的科学性、客观性、完整性,水城公路管理局着力推进核查工作,委托具有技术支撑的单位对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核查,对初步灾害评估风险等级为一级、二级的风险点和数据采集结果存疑点位进行复核,进一步强化数据汇交和质量管控,保证核查数据质量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完成核查工作并及时提炼汇总成果,针对需治理的点位积极申报,全面提升国省干线公路防范化解重大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
主动“除”实现二个一批
针对不稳定斜坡、潜在滑坡、潜在泥石流等安全隐患,实施“二个一批”,最大限度消除地灾隐患,做到未雨绸缪、防患未然。一是段(处)消除一批。对于地灾隐患较小的地方,防范“小隐患大损失”及时消除。二是管理局消除一批。对于隐患较大,段(处)一级无力及时消除的,由水城公路管理局积极向上级部门申报,消除地灾隐患点。近五年共计投入23254.875万元,完成了28个段落排危除险任务,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安全保障。
安全宣传 供图/水城公路管理局安质科
精心“防”强化五大举措
一是强化联防。局段(处)两级明确职能职责,建立健全各负其责、整体联动的工作机制。二是强化人防。建立局主要领导为责任人、各段(处)主要领导为管理员、各段(处)分管领导为协管员、具体工作人员为专管员的地灾防治“四位一体”网格化管理,汛期启动24小时值班巡查机制,全面落实“人防”责任。三是强化物防。备足备齐安全锥、警示牌、防水布、石料等防灾救灾物资,落实车辆、无人机、铲车等救援设备,全面夯实“物防”基础。四是强化技防。全局已有两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安装自动化监测设备,实时监测灾害动态,同步预警预报,全面发挥“技防”优势。五是强化练防。每年在管养路段开展综合演练,提升公众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意识,增强防御救助能力,全面达到“练防”目的。
科学“避”确保两个安全
省道218线杨梅至三江口线K25+100~K26+500段进行灾后恢复重建,严格要求施工单位精细化施工,科学管理,全面提高地质灾害防治水平,地质灾害工程治理成效显著,获得2022年贵州省公路局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养护项目优质工程二等奖。通过自动化监测设备,成功监测到六盘水市水城区鸡场镇菁头村周家坡组有滑坡体险情,涉及19户90人全部撤离到安全地带,避免1350万元经济损失,确保生命财产双安全。
检查边坡隐患检查 摄影/卢恩英
长效“治”力求五个效果
一是力求宣传入脑。利用汛期时间节点,广泛开展地质灾害宣传进社区、进学校、进乡村活动,在管养路段多方式宣传应急防范技巧、安全撤离等基本知识,提高全民防灾避险意识与能力。二是力求培训提能。每年组织局、段(处)相关人员参加地灾防治业务培训,全面提升干部队伍灾害分析、应急处置和日常排险报险能力。三是力求处置及时。地质灾害发生后,局、段(处)两级齐抓共管,资金保障、技术服务、工程抢险协同推进、应对有力。四是力求科技赋能。积极推广“四新”技术,坚持生态修复与绿色建养理念贯穿地灾治理全过程,实现经济、生态、社会效益最大化。国道313线K188+000~K224+000灾毁恢复重建项目,采取环保的防护方式——草毯防护,既恢复生态,又减少圬工材料的使用,实现了节约资源,环境保护起到极大的作用;同时使用全视屏监控、智慧工地二维码等技术,实现了施工全过程监管。该项目获得2021年贵州省公路局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养护项目优质工程二等奖。五是力求利民惠民。将地灾治理与改善人居环境相结合,因地制宜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在治理过程中采取合理技术措施妥善处理,达到利民、便民、惠民效果。
-LE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