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截面连续梁主桥
吉安赣江大桥危桥改造工程在设计过程中贯彻执行“六个坚持,六个树立”的设计新理念,加强安全设计、环保设计、创新设计,项目具有鲜明的工程特点和技术创新。
项目概况
赣江大桥位于吉安市中心城区,东接青原区赣江大道,西接吉州区吉安南大道,是吉安市东西向重要的交通通道。现状老桥:主桥为(60+4x100+60)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桥墩为V形墩;水中段引桥为40米跨径预制T梁,陆上引桥为16米跨径的预制空心板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车流量、大吨位通行车辆日益增多,老桥出现严重病害。经检测,认为该桥为四类桥梁(主要构件有大的缺损,严重影响桥梁使用功能;或影响承载能力,不能保证正常使用)。经吉安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将老桥拆除,在原址新建赣江大桥。
工程设计范围为东起赣江大道与湖滨西路交叉口,西至吉安南大道(凯旋华府南门附近),桥梁跨越赣江,路线全长2211米,其中主线桥梁长度1501.2米,东接线道路长176.6米,西接线道路长533.2米;东岸滨江大道设置1座互通立交,上下匝道桥4座;西岸沿江路设置1座互通立交,上下匝道桥两座,桥梁终点附近(K2+205.27)设置路基匝道与跃进路连接。主线设计时速60公里/小时,东岸互通匝道设计时速40公里/小时,西岸互通匝道设计时速30公里/小时。该项目将对滨江大道、沿江路、跃进路部分路段进行路面改造。
主线桥桥梁总长1501.2米,分东引桥、主桥、西引桥,主桥采用75+2x120+75米四跨变截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结构,主桥长度390米;东西引桥采用24~42.7米不等的等截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结构;下部结构采用承台桩基础。主线桥单幅桥标准桥宽18.8米,双幅桥标准桥宽38.6米,两幅桥之间预留1.0米间隙,双向6车道,两侧布置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
主线桥全貌
工程重难点及创新点
老桥拆除原址重建,新老桥墩桩基冲突
由于赣江大桥是属于危桥改造工程,经吉安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将老桥拆除,在原址新建赣江大桥。由于桥梁两侧的接线道路已经形成城市主干道,并与多条支路连接形成城市路网,桥位是唯一的。因此,在设计过程中,新桥桥墩在纵向上应尽量错开老桥桥墩,如新老桥墩纵向有重叠或相近的,桥跨布置时,应纵向桥墩、横向桩位应错开,以减少新建桥梁桩基施工的难度。
公轨合建桥梁方案研究——有轨电车设计
据吉安市城乡规划建设局的规划要求,吉安南大道←→赣江大道建设有轨电车通道,赣江大桥要预留有轨电车通道。根据规划,有轨电车将在中央绿化带上通行,赣江大桥的有轨电车通道将预留在内侧。赣江大桥的桥面宽度采用38.6米,分两幅建设,预留1米的中间带;并预留有轨电车通道。如果后期实施有轨电车时,将桥梁中间1.0米的中间带用盖板连起来,将有轨电车的强弱电线敷设其上,中间2.0米宽度可以作为疏散平台或检修通道。
优化交通组织,确保各种过江交通需求
该项目东、西方向的出行交通有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行人、远期的有轨电车,如何解决各种交通的出行需求及各交通在交叉口处理方式成为本项目的关键因素。为了妥善解决机非交通交织,结合专家意见,设计单位与业主就建设方案进行了深入的沟通,根据各过江交通需求,设计中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
桥位处赣江航道等级要求高、基础位于深水区
根据赣江航道发展规划,吉安段赣江航道为Ⅱ级,通航净空要求大,主桥需要采用更大跨径桥梁。河道受下游峡江水利枢纽截流及上游石虎塘水利枢纽泄洪的影响洪水期水深、且流速大,最大水深16.5米,一般水深8~10米,基础施工时,难度很大。西岸部分桥墩落在防洪堤顶及迎水坡面上,对防洪堤影响较大,设计积极与水利部门沟通,对防洪堤采取有效的加固措施,确保满足桥梁施工前提下保证防洪堤安全。
BIM新技术应用
吉安赣江大桥危桥改造工程,实施了全过程全专业的BIM三维设计。设计师可根据设计构想,进行数字化、参数化三维建模。基于BIM模型,还可直接生成平面图、立面图和断面图,因而BIM模型的直观性、多样表达性更便于比较、分析各设计方案。
主线桥桥面
通过建立的BIM模型,为业主等参与方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沟通与协作平台,以便共同讨论设计方案的可行性,不仅可以节约大量时间,还可以真正了解并满足建设方的实际需求,保证项目的实用性。
设计人员利用BIM技术和模拟技术,将桥梁三维模型与施工方法有效集成在一起,通过可视化的过程模拟,分析施工方案、进度计划、资源配置等可行性,进而不断改善施工方案。
东岸互通立交
2022年4月30日,大桥建成通车,将进一步拉大吉安城市框架,激活城市交通大动脉,更好地促进吉州区、青原区、庐陵新区“三区两岸”的融合发展,减轻城区跨江通道的交通压力,缓解市区交通堵塞问题,对提升市民出行质量、完善城市功能、促进吉安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西岸互通立交
【校对:苗挺节】
-LE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