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京津冀三省市区域交通一体化统筹协调小组第9次联席会议在天津召开。会议肯定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10周年及第8次联席会议以来三地交通一体化取得的新突破,新签订6项合作协议,推动建立联合工作机制。
京津冀三地交通运输部门将坚持交通规划先行,不断巩固“轨道上的京津冀”建设成效,持续完善互联互通高速公路网,更好地支撑非首都功能疏解,服务三地区域协同发展;提升协同联动效能,共同打造分工明确、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畅通高效的世界级港口群、机场群;不断扩大交通运输政务服务范围,加强三地交通领域数据信息共享;推广定制快巴模式,提高环京地区跨区域通行效率,推进跨省市出行从“走得了”向“走得好”转变。
主要城市高铁2小时通达
10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交出漂亮“成绩单”,“断点”“堵点”不断消除,多节点、网格状、全覆盖的综合交通网络,拉近了三地时空距离。
在“硬联通”支撑方面,“轨道上的京津冀”不断提质增效,京雄、津兴城际铁路等开通运营,京津冀区域内高铁总里程由2014年的1284公里增长至2624公里,“1小时交通圈”初具规模,主要城市“2小时通达交通圈”基本形成。互联互通公路网越织越密,京雄、津石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京津冀三省市高速公路总里程超1.1万公里,相较于2014年的7983公里增长近40%,高速公路密度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2.7倍。
世界级港口群建设纵深推进,津冀港口集团签署多项合作协议,合资运营多家公司,港口货物年吞吐量超19亿吨,影响力和辐射力不断提升。世界级机场群加快构建,京津冀“双核心、双辅助、多节点”的三级机场梯队已初步形成。
“软联通”方面,京津冀40多条跨省公交线路常态化运营,开通北京至天津及河北多个地区的定制快巴,实现通勤人员进京远端安检,累计客运量已超120万人次,持续打造“1小时环京通勤圈”。京津、津石地铁实现App支付互认。
三地在工程建设、行政执法、数据共享、信用监管等方面共同签署20余项合作协议和重大项目接线协议,累计共享公路路况信息、“两客一危”车辆定位等28类6亿多条数据;共同发布10项区域一体化标准,联合推进区域执法协作试点示范工作,构建三地执法一体化格局。
京津冀晋辽共建大件运输主通道
此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京津冀三省市区域交通一体化统筹协调小组(交通协同专题工作组)工作规程(2024年修订)》,签订了《泛京津冀大件运输许可审批联动机制区域合作协议》《荣乌高速公路新线津冀界接线协议》《京津冀交通舆情协同联动机制》《天津港集团物流有限公司与河北省国际陆港公司战略合作协议》《津冀区域高速公路新能源重卡充(换)电通道建设合作框架协议》等6项合作协议。
按照协议,京津冀晋辽五省市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将推动建立审批服务沟通联络机制、道路通行信息共享机制、跨省特种大件运输审批预约制,共建跨省(市)大件运输主通道等,推动区域政务服务协同,持续提升泛京津冀一体化交通运输政务服务水平。
目前,天津港物流板块已在内陆布局建设了覆盖14个省(区、市)的内陆物流网络,开通了40余条连通国际国内的海铁联运通道。河北省国际陆港有限公司作为石家庄国际陆港中欧班列运营主体,业务范围覆盖50多个国家和地区。双方将通过综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高服务质量和运营效率,共同拓展市场,合力建设安全便捷、智慧绿色、经济高效、支撑有力、国内先进的港口枢纽。
天津市高速公路集团和唐山市能源集团将在京哈等多条高速公路服务区建设新能源车辆充(换)电站,进一步提升新能源重卡整体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打造京津唐绿色运输廊道。
-LEYU